当前位置: 首页  |  UNESCO教席  |  技术供给

技术供给

毛竹高效栽培技术——林业领域

作者: 来源: 时间:2015-11-24

 
技术简介
功能与用途:毛竹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效益好的特点,一次造林只要经营管理得当,便可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毛竹从出笋到成竹只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毛竹竹材的韧性强,箴性好,纹理通直,坚硬光滑,可以加工劈蔑,制作各种农具、文具、家具、乐器以及工艺美术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如竹席、竹罩、土箕、瓦篷、扇子、竹编、竹丝、窗帘、竹尺等。毛竹竹材的纤维含量高达30-35,纤维长度长达2000微米,是纤维造纸工业的好原料。竹材之外,毛竹的鞭、根、兜、枝等都可以加工利用。如扫帚、竹根雕,尤其是利用竹兜生产的竹根雕,变废为宝,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毛竹的笋味鲜美,除一般食用外,还可以制作各种笋干和罐头。同时毛竹还产鞭笋、冬笋,味道鲜美,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技术指标:毛竹材用丰产林立竹胸径达9.5cm,分布均匀、整齐,竹林密度为270~310/亩,竹材产量达3.0~3.5/亩;笋用林立竹110~150/亩,各度竹龄比例趋向1:2:2:1的丰产结构,产笋量达450~600kg/亩;笋竹两用林立竹密度达150-180/亩,竹材产量为1.5~1.7/亩,笋产量达200~230 kg/亩的高产水平。竹林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疫能力增强,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毛竹林内混交适宜伴生树种,分布合理,混交树种平均盖度为12,林地土壤肥力基本改善,自我培肥能力提高,每年每亩可节约肥料10kg以上;毛竹林生态系统能流、物流进入良性循环,生产力得到明显地提高,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少30,土壤水分含量增加5
应用范围: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的亚热带地区。
技术特点:采用了现代数学模拟等技术,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毛竹林群体密度结构、年龄结构、生长、生物量及地下结构与林分生产力,科学地提出了笋用、材用、笋竹两用毛竹林合理密度与年龄结构,并研制了产量预测模型;对不同培育目标的毛竹林,也提出了先进的配套技术措施。研究有广度和深度,具有创新性。还对毛竹林的能量动态,光能利用,地力维护及水源涵养功能及毛竹的生物调节与酶活性进行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这些基础性研究对进一步提高毛竹林的生产力与维护环境功能及毛竹林的经营水平,将会起到推动作用。
应用情况
可在发展中国家投入产业化,需专门培训,使用成本低,可自行维护。
技术提供方
机构名称:福建农林大学
联系人:荣俊冬
电话:13859081634
邮箱:zys1960@163.com
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邮编:350002